傅立葉紅外光譜儀(FTIR)的核心性能依賴光學系統與檢測器的穩定性,科學維護可延長核心部件壽命30%以上,保障譜圖精度。以下從核心部件、環境管控、日常養護及定期校準四方面梳理關鍵技巧。
核心部件維護是重中之重。光源方面,硅碳棒等紅外光源壽命約2000小時,需建立使用臺賬,累計使用1800小時后備用更換,更換時需斷電冷卻,避免高溫操作燙傷。檢測器若為MCT型,需每日檢查液氮液位,低于1/3時及時補充,補充時穿防寒服戴手套,防止液氮濺落凍傷;半導體制冷檢測器需定期清潔散熱孔,避免積灰導致制冷效率下降。干涉儀嚴禁自行拆解,每季度通過操作軟件執行“干涉圖校準”,確保峰值對稱,若出現失真立即聯系廠商。
環境管控是基礎保障。實驗室需恒溫18℃-25℃(波動≤±1℃)、恒濕30%-60%,潮濕季節加裝除濕機,梅雨季可縮短干燥劑更換周期。設備需遠離離心機、超聲波清洗機等振動源,間距≥1.5m,避免干涉儀反光鏡移位;遠離大功率設備,配備穩壓電源防止電壓波動損壞電路。每月用0.2MPa壓縮空氣吹掃主機通風口,樣品室每次使用后用無塵布擦拭,防止樣品殘留腐蝕光學部件。
日常養護需注重細節。干燥劑每月檢查,硅膠變色后立即更換,更換時快速操作減少水汽侵入。裝樣附件每次使用后徹底清潔:壓片模具用無水乙醇擦拭烘干,窗片用鏡頭紙蘸丙酮順向輕擦,禁止來回擦拭劃傷;密封池超聲清洗后烘干,避免交叉污染。閑置時需每周開機預熱30分鐘,防止電容老化,樣品室放置新干燥劑,窗片套防塵罩。
定期校準不可忽視。每年委托CNAS資質機構校準,重點核查波長精度與分辨率;每半年自行用標準物質(如聚苯乙烯薄膜)驗證,若特征峰偏移超±1cm?¹,及時聯系售后調整。建立維護檔案,記錄更換、校準及故障信息,為設備狀態溯源提供依據。